学AI,好工作 就找北大青鸟
关注小青 听课做题,轻松学习
周一至周日
4000-9696-28

解析AI大模型架构组成与核心技术构造逻辑

来源:北大青鸟总部 2025年05月20日 23:23

摘要: 从OpenAI的GPT系列到国内的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等,背后的推动核心其实并不仅仅是数据和算力,更重要的是“AI大模型架构组成”这座支撑大厦的基石。

一、AI浪潮背后的“架构力量”

2023年以来,“大模型”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关键词。从OpenAI的GPT系列到国内的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等,背后的推动核心其实并不仅仅是数据和算力,更重要的是“AI大模型架构组成”这座支撑大厦的基石。

无论是自然语言生成、图像识别还是智能问答,AI大模型的效果好坏,其实大多取决于其底层架构的设计合理性与技术成熟度。对于开发者、企业主、科研人员甚至政策制定者而言,理解“AI大模型架构组成”的具体结构与逻辑,不仅能帮助我们判断技术演进趋势,也能为模型选型与定制化提供指导。

20250416210049.jpg

二、AI大模型架构的整体分层理解

AI大模型的技术架构本质上是一个“多层次、多模块”的系统工程,通常可以从以下五大层面来理解:

数据层:数据采集、清洗与预处理;

模型层:深度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设计;

训练层:模型优化、分布式训练等;

推理层:模型部署、低延迟调用;

应用层:API接口、场景适配、用户交互。

这五个层面环环相扣,任何一环薄弱,都会影响最终的智能表现与系统稳定性。

三、数据层:训练的原始燃料

任何AI模型都离不开数据。尤其是大模型,动辄需要数百亿甚至数万亿Token级别的数据输入。数据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:

1. 数据来源构成

开源语料库:如Common Crawl、Wikipedia、BooksCorpus等;

网络抓取内容:新闻、博客、论坛、社交媒体;

多模态数据:图文对、视频字幕、语音转文本;

合规本地数据:国产平台常使用中文新闻、政府公开资料、教材等内容。

2. 数据清洗与过滤机制

为了确保模型学习质量,平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数据进行:

去重与规范化;

敏感词与违法内容过滤;

文法结构重构与标注;

数据格式统一(如转换为JSON、Parquet等结构化格式)。

3. 数据增强策略

如“反向翻译”、“同义改写”、“数据拼接”,以提升模型鲁棒性与泛化能力,尤其在低资源语种和专业知识训练中尤为重要。

四、模型层:核心的神经网络结构

这是AI大模型架构的灵魂所在。几乎所有主流大模型都建立在“Transformer”架构基础上,但在具体实现上又各有不同。核心结构包括:

1. Transformer框架简述

Transformer由Google于2017年提出,是一种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(Self-Attention)的结构,具备以下优势:

可并行计算;

长距离依赖建模能力强;

模型结构统一,适配多任务。

主要组成模块包括:

输入嵌入(Embedding)层;

位置编码(Positional Encoding);

多头注意力机制(Multi-Head Attention);

前馈神经网络(Feed Forward Network);

残差连接与归一化(Residual + LayerNorm)

2. 模型结构差异化设计

不同平台根据目标任务与性能需求,对模型结构进行细化优化:

模型名称参数量特点描述
GPT-31750亿纯Decoder架构,适合语言生成
PaLM5400亿稀疏MoE机制,算力节省显著
ChatGLM数百亿中英双语支持,模型压缩友好
文心一言数千亿引入知识增强,适合中文语境

五、训练层:分布式系统与优化策略

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极高,一次全量训练可能耗资数百万甚至上亿元。训练层的技术架构主要围绕高效训练与稳定优化展开。

1. 分布式训练策略

由于单个GPU显存不足以支撑百亿级模型,因此需采用:

数据并行(Data Parallelism);

模型并行(Model Parallelism);

流水并行(Pipeline Parallelism);

张量并行(Tensor Parallelism)

常见训练框架有Megatron-LM、DeepSpeed、Colossal-AI等。

2. 优化算法与Loss Function

使用Adam、LAMB等优化器;

配合Warmup + Cosine衰减策略;

损失函数多为交叉熵(CrossEntropy),有时引入知识蒸馏损失。

3. 微调与对齐阶段(Fine-tuning & RLHF)

尤其是面向对话模型,需进行多轮精调:

SFT(Supervised Fine-tuning):人工标注数据集监督训练;

RM(Reward Model):建立偏好评分模型;

PPO(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):结合人类反馈优化生成内容。

六、推理层:高效部署与调用机制

训练完成后,模型需要被稳定、高效地部署与使用。这一层决定了用户体验、接口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

1. 模型压缩与量化

为了在边缘设备或中小企业私有服务器上部署,通常需进行:

量化(Quantization):如INT8、BF16;

剪枝(Pruning);

蒸馏(Distillation):训练小模型模仿大模型行为。

2. 加速框架

使用ONNX、TensorRT、FlashAttention等技术提升推理效率,显著减少延迟和内存占用。

3. 调用接口与平台化

企业级平台会封装成API或SDK:

RESTful API;

WebSocket实时接口;

多端适配(Web、移动、IoT等)。

如百度智能云、阿里云灵积、讯飞开放平台等均已开放推理API服务。

七、应用层:产品化落地与用户体验设计

应用层是大模型最接近“真实场景”的部分。包括但不限于:

AIGC内容生成:写作助手、图像生成、音乐创作;

企业办公系统:智能客服、文档摘要、会议纪要;

医疗、法律、金融等垂直行业:问答机器人、病历解读、法律文书撰写;

智能体(Agent)系统:具备规划执行链、自动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。

平台还需配套权限管理、用户身份识别、使用次数限制、安全审计等系统模块。

八、典型国产平台的架构对比简析

平台名称模型架构推理部署微调策略应用方向
文心一言ERNIE 4.0云端+私有知识增强微调政企、金融
通义千问Qwen系列SDK+API通用+行业调优电商、办公
混元大模型HybridNet端云结合RLHF+指令微调游戏、内容
星火认知多模态增强教育终端中英文多轮对齐教育、医疗

20250416210049.jpg

总结

AI大模型的竞争,不再只是“谁的参数多、数据大”,而是“谁的架构更优、链条更稳、成本更低”。国产AI大模型平台要想与GPT等国际大模型比肩,必须在“架构组成”这一步迈得更加坚实。

热门班型时间
数据分析班 即将爆满
Java就业班 即将爆满
Testing就业班 即将爆满
鸿蒙开发进阶班 即将爆满
电商设计精英班 爆满开班
电商运营进阶班 爆满开班
报名优惠
免费试听
课程资料
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
培训课程 热门话题 站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