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AI,好工作 就找北大青鸟
关注小青 听课做题,轻松学习
周一至周日
4000-9696-28

大模型和AI应用如何结合,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新趋势

来源:北大青鸟总部 2025年06月29日 11:52

摘要: 从ChatGPT的广泛应用,到国内外各类通用模型、垂直模型层出不穷,AI不再只是象征未来的高科技,而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。

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浪潮中,“大模型”和“AI应用”成为近年来最火热的关键词。从ChatGPT的广泛应用,到国内外各类通用模型、垂直模型层出不穷,AI不再只是象征未来的高科技,而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。

那么,大模型和AI应用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?

它们如何互为驱动?

又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深刻变革?

1751169148191908.png

一、大模型是什么?它如何赋能AI应用?

大模型的基本定义

所谓“大模型”,指的是拥有数十亿甚至上千亿参数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。它们以Transformer为核心架构,具备对语言、图像、音频、代码等多模态数据进行统一建模的能力。

典型代表包括:

GPT系列(OpenAI)

Gemini(Google)

Claude(Anthropic)

通义千问、文心一言、百川大模型等国产代表

这些大模型不仅体量庞大,更重要的是:它们通过海量数据学习了“如何理解世界”,因此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,能够在无需明确编程的前提下,处理复杂任务。

AI应用的本质需求

AI应用指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实际场景中,帮助人类解决具体问题,如:

企业客服自动化

医疗问诊系统

智能写作助手

智能推荐系统

法律文书生成等

过去,这些应用依赖“弱智能”模型,需要精细调参和大量人工标注。而大模型的出现,彻底打破了这个瓶颈,让AI应用真正从“规则引擎”转向“认知系统”。

二、大模型如何助力AI应用落地?

大模型和AI应用的结合,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:

1. 通用能力 → 个性应用

通过指令微调(Instruction Tuning)和参数高效微调(如LoRA、Adapter),大模型可以从“泛泛之谈”变成“专业助理”。

举例

将通用大模型微调为“法律顾问大模型”,只需加载法律条文、案例库,即可实现专业化法律问答,而无需重头训练。

2. 多模态支持 → 场景融合

现代大模型如GPT-4、Gemini等已支持文字、图像、语音、视频的理解与生成,带来了新的应用可能性:

图片生成文字(OCR + 理解)

语音输入写文章

视频总结为要点

图像识别产品缺陷

这让AI在教育、工业、内容创作等场景中拥有了更广阔的落地空间。

3. 零样本 / 少样本 → 快速部署

以前开发一个垂直AI模型需要标注成千上万的数据,现在基于大模型进行Prompt设计和少量样本微调,即可迅速搭建一个可用的应用系统。

例如:电商企业可通过Prompt引导大模型生成成千上万条SEO优化商品文案,而不再需要手动撰写。

三、大模型与AI应用结合的热门场景

场景应用方向案例
教育个性化教学、作业批改、对话辅导智能助教、自动出题系统
医疗辅助诊断、病历摘要、药品知识问答医疗问答助手、远程问诊机器人
企业办公总结会议纪要、智能写邮件、文档归档智能文秘、AI助手
法律文书生成、条文查询、案件预测法律机器人、智能合规系统
金融财报摘要、投研报告生成、风险识别智能投顾系统
内容创作脚本生成、文章重写、绘图辅助AI写作工具、图文生成助手

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:需要语言理解、逻辑推理、知识匹配与内容生成能力,而这正是大模型的强项

四、大模型驱动AI应用落地的挑战

尽管大模型赋能AI应用潜力巨大,但在实际部署过程中,仍面临以下关键问题:

1. 成本门槛高

大模型往往参数量巨大、算力需求高,即便通过API调用,单次生成也存在成本压力。

解决方向:使用开源模型如LLaMA、Qwen、Baichuan,并进行本地私有化部署,结合LoRA等技术做小范围微调,降低成本。

2. 输出不稳定(幻觉)

大模型可能生成逻辑错误或凭空捏造的信息,这在医疗、法律、金融等领域尤其危险。

解决方向:结合知识库、检索增强生成(RAG)机制,提高事实正确性,并对输出结果做人工校验或二次审查。

3.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

API调用可能暴露用户数据,模型训练中也可能包含敏感内容。

解决方向:在本地部署模型并建立日志审计机制,确保数据不出境且符合监管要求。

4. 法律合规与伦理风险

模型生成内容若涉及政治敏感、歧视言论、版权侵权,企业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
解决方向:在应用层加入过滤机制,模型使用前通过安全测试,明确角色与边界。

五、大模型和AI应用未来发展趋势

模型中小型化,应用边缘化:通过量化、蒸馏等技术,模型将能运行在手机、边缘设备上,支持本地化AI体验。

应用产品化,行业定制化:大模型不再“万金油”,而是按行业形成模块化AI中台,快速组装出垂直应用。

多模态+多Agent协作:未来AI应用可能不仅由一个模型驱动,而是多个智能体(Agent)合作完成任务,实现真正的自动化工作流。

人机共创+增强智能:AI不取代人类,而成为专业人士的增强助手。例如律师+AI写文书、医生+AI诊断建议、程序员+AI编程助手。

1751169124719154.png

总结

如果说大模型是新时代AI的“大脑”,那么AI应用就是其手脚与感官,是它接触现实世界、服务社会与产业的具体载体。只有将两者真正融合,才能真正发挥出AI技术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。

企业在进入AI应用开发阶段时,不应盲目追求“大而全”,而应深入理解大模型能力边界,结合实际业务流程,打造“可用、可控、可持续”的智能应用。

热门班型时间
数据分析班 即将爆满
Java就业班 即将爆满
Testing就业班 即将爆满
鸿蒙开发进阶班 即将爆满
电商设计精英班 爆满开班
电商运营进阶班 爆满开班
报名优惠
免费试听
课程资料
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
培训课程 热门话题 站内链接